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内新闻  >> 资讯详情

非钢产业发展的唐钢经验

来源:中国建筑钢材网     所属类别:业内新闻     发布时间:2015/12/9 13:44:03

【深度】

五大转变,让唐钢非钢告别昨天

河钢集团唐钢公司(以下简称唐钢)自2010年正式做出发展非钢产业规划以来,始终坚持以改革开路,转型升级,发展很快。目前,非钢产业就业人数已达1.7万余人,已从主业清退1万余人,非钢总资产已达200亿元,年收入近200亿元。2014年,河钢唐钢非钢产业在消化主体人工成本13.4亿元的基础上,实现了经营略有盈余。目前,他们正在充分运用“互联网+”、“智慧制造”等现代化手段,努力加快非钢产业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使非钢产业占据唐钢的半壁江山,经营效益超过主业、并反哺主业,充分发挥非钢产业的优势和潜力,在钢铁主业发展受限的形势下努力把唐钢蛋糕做大、做强。

那么,河钢唐钢的非钢产业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呢?

由传统的安置型、权宜型向效益型、产业化发展

唐钢的非钢产业是2010年做出发展规划,并开始全面推进的。但早在八、九十年代,唐钢下面的一些单位就开办第三产业,安置多余人员。虽然名称定位不同,但已具有非钢产业的雏形。当时,由于企业实行三项制度改革,打破铁饭碗,搬掉铁交椅,减人增效,提出三个人的任务两人干,抽出一人搞三产,从而分离出了一大批人员。为了做到离岗不离厂,人人有事干,企业从安置下岗人员需要出发,自发地开办了一些应急性的第三产业,有的称为附属企业,主要是依附于钢铁主业开办一些餐饮业、服务业。然而,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长远打算,很多第三产业和附属企业产权不明晰,账目不清楚,有的企业还主辅不分、管理混乱,导致大部分亏损,主要靠主业补贴过日子。还有的因长期亏损,难以为继,逐渐消亡。

2010年5月,唐钢正式提出要发展非钢产业,提出了“做精主业、做大非钢、适度多元、持续创新”的发展思路,统一规划,突出重点,从实际出发,明确了六大非钢产业群:钢材产品深加工、大物流、装备制造与工程技术、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房地产、服务与教育培训,组建或新成立了20个非钢产业公司,并专门设立了非钢事业部,配备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加强对非钢产业的领导与管理。以经营效益为中心,形成了非钢单位资产经营责任制考核管理体系,注重对企业经营活动特别是经济效益的考核评价,并陆续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在外委外采,设备维修、备品备件加工制作、定价及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等方面都有了明确规定,并对非钢发展提供多方政策支持。

为安定非钢产业从业人员情绪,唐钢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明确承诺转岗人员待遇不变、劳动关系不变、工作和生活环境不变,给非钢从业人员吃了颗定心丸。为加快非钢产业转型就位,唐钢对从原生产岗位转到非钢产业的各级领导进行了培训,帮助他们在“角色认知”、“角色转换”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完成了从“厂长”、“段长”向“经理”、“经营者”的角色转换,促使企业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换;在经营理念上由安置多余人员向办好企业增加效益转换。

到2010年底,唐钢1万余名职工转战到非钢产业,当年在消化主业10亿元人工成本的基础上实现盈利800万元。

由“散、小、弱”的小打小闹向规模化、公司化发展

2010年以前,唐钢的非钢产业与其他钢企的三产一样,由于基础薄弱,资金缺乏,普遍存在着分散经营、竞争力低的问题。各企业之间缺乏关联性,难以实现互动,形成合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从2010年起进行改革,坚持体制机制创新,走重组整合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公司逐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首先,唐钢成立了由常务副总经理任组长,董事会办公室、财务经营部、法律事务部、人力资源部、审计处、设备动力部、纪委等相关部门参加的石灰石业务整合项目组。通过整合,在唐钢搭建起了石灰业务统一管控平台,结束了之前两家石灰业务分公司分散经营局面,大大提高了公司石灰业务的综合竞争能力,为公司石灰业务的发展壮大和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唐钢通过对原冶金炉料厂246名职工的岗位调整,原有职工由钢源炉料统一安置,每年可减少人工费用支出2460万元;整合前钢源炉料公司和冶金炉料厂流动资金占用合计在5000万元以上。整合后,原燃料和备品备件资金占用可控制在3000万元以内,从而大大减少资金占用,降低财务费用;同时,提高设备检修和维护水平,每年设备维修费用也比过去明显降低;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消耗,每年可增加效益200万元。此举,还大大改善厂区环境。整合完成后,按照5S管理的标准,钢源炉料公司对原冶金炉料厂厂区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整治,拆除危旧房屋,修建围墙,进行设备防腐,厂区绿化,使原冶金炉料厂厂容厂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变,有效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并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

再其次,过去唐钢的检修业务也是分散经营的,各单位不管检修业务量大小都设专门的检修机构,一方面,有的单位由于检修业务量小,检修人员平均每天实际工作量只有3个小时左右,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有的单位则由于检修业务量大,检修人员忙不过来,每年都要外委人员检修,支付高额的外委费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将所属单位的检修业务进行整合,统一成立了唐钢检修公司,统一负责公司各个单位的检修任务,合理调剂余缺,从而实现双赢,使企业节约了大量检修费用,提高了检修质量,延长了设备检修期;对检修人员来讲,满负荷、高效率的工作,相应提高了自己的收入。通过对不少单位重组整合实施统一管理,使原来一些散、小、弱业务相对集中、扩大、强化,大大提高了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由内向型、服务型向外向型、市场化发展

唐钢的非钢产业起源于该公司历史上的附属企业和第三产业,开始主要是为公司内部主业搞好服务,附属于主业公司。它们对主业的依赖性和依存度大,在业务设置、项目开发、服务方向上基本都属于内向型,与社会和市场相互脱节,因而受到体制、机制、投入、服务范围和依赖思想影响,打不开局面,规模效益难以发挥,发展受到制约。

从2010年唐钢提出“做大非钢”的目标后,企业经营者树立大局观、开阔视野,打破了传统思维模式,冲出壁垒,真正从思想上走出去。既不满足于唐钢,也不局限于服务行业,而是要多元开发,全面发展,开拓新业务,走向市场化。实现了观念更新、业务转型,逐步由内向服务型向外向效益型转变。

由单打独斗向协同联盟型发展

电钢非钢产业由于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要打造品牌提高竞争力,只靠单个企业单打独斗力不从心,很难在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所以,唐钢的一些开拓型的非钢企业在与其他企业开展竞争的同时,十分重视与国内外相关企业的协同发展,走联盟整合之路,从而大大加快了新产品开发速度,增强了品牌竞争力。

2013年,唐钢适时出台了《非钢产业“后十二五”发展规划》,非钢板块在无缝对接主业,搞好服务与产业链延伸的同时,大力参与外部市场竞争,在消化主业近10亿元人工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了全面盈利。

物流是唐钢非钢产业的重要支柱。唐钢物流系统承担着相当于企业产能5倍的运输量。2011年以来,唐钢不断推进管理体制变革,外联内合,搭建各种运输方式,装卸、储运、服务于一身的物流专业化、信息化管控平台,实现了从采购物料资源到厂内物流,从产品下线到用户手中全流程管控。唐山地区钢产量在4000万吨以上,相关的物流量约20亿吨,其中外部物流量占一半以上,发展对外物流业务市场潜力很大。《唐钢非钢工业“后十二五”发展方案(2013-2015)》称:“到2015年,实现物流业立足唐山地区钢铁企业,占据环渤海区域市场,延伸至东部区域,集铁路、公路、港口、航运、信息服务和贸易于一体,总量4.2亿吨,自主运营码头吞吐量2000万吨,运送船队500万吨,运营收入200亿,赢利3.5亿以上,跻身国家5A级物流公司队伍。”唐钢有自身临港、临资源、运送便当的优势。当时担任唐钢董事长的于勇曾算过一笔账,若是唐山区域钢铁公司需求的外矿量是1.55亿吨,每吨能挣10元钱,就意味着一个15.5亿元的市场。为完结物流工业的设想,唐钢正在跟唐山港集团协作,方案中将唐山港成为唐钢物流工业中的一个节点。该方案将唐钢分散在曹妃甸港、天津港和唐山港的事务都会集到唐山港来,以取得在港口费用方面的降低。

由传统模式向“互联网+”等现代化模式提升

目前,大部分钢铁企业中的非钢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已成为非钢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和必然选择。

唐钢正加快谋划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推进“互联网+”项目,目前,正全力谋划推动“物联宝”、“智慧物流”、“智慧服务”等项目,力争今年年底完成平台搭建,明年实现上网试运行。依托唐钢自动化公司技术优势,借助与惠普公司合作,积极谋划开展唐钢云计算业务,全力打造新的效益增长点,目前,项目已经完成省发改委的立项备案,各方面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同时,他们还继续推进一些成熟企业实施资本运作。另外,大力实施创元方大公司的集团化建设,积极致力于打造轻资产、投资小的新兴产业,电器、LED绿色光源、生物质能源三个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目前,其旗下的唐信新能公司处于注册阶段,正全力推进生物质能源项目和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

经过5年努力,非钢产业的销售额和所实现的利润逐步占据了唐钢的半壁江山。下一步,唐钢非钢产业将沿着“中国制造2025”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指引的方向,依托区位交通、产业基础等优势,聚焦新兴产业、“互联网+”项目和营销渠道建设,加快改造物流运输、剪切配送、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全面提高非钢产业发展水平。

【案例】

唐钢非钢产业的足迹

唐钢气体:走向外部市场,重新打造品牌

唐钢气体公司成立于2007年3月,是河北省第一家中外合资气体生产企业,其前身是唐钢氧气厂。企业组建后,确立了要将唐钢气体公司建设成中国具有影响力的工业气体先导企业的战略目标。

过去,该公司的销售大部分在内部,现在销售大头在外部。在气体公司氢气技改工程完成后,产量增加,急需用户时,一次该公司管理人员去北京出差,发现一家企业搬迁,有大量氢气需求缺口,就主动上门拜访,一举签订2万立方米订单,使气体销售由唐钢内部走向北京大市场。同时他们还充分利用临市场、临资源的优势,在更广范围、更多领域盯住用户,加紧在周边48个钢铁企业促销,关注周边企业液氧、液氮市场变化,及时拿下一大批订单,使这两项产品在销售区域内市场占有率达45~55%,产品外销率达70%左右。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已成为集各类气体生产、运输、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大型专业化企业。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发展得益于“走出去”战略。今年上半年在液态工业气体市场持续走低的情况下,该公司实现利润6528万元,同比增长42%。

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他们还十分重视科技创新打造品牌,靠产品质量和品牌占领市场。为此,他们专门成立了科技攻关组,开发了多产品流程效率分析软件,在国际上首创内外结合的“氧氮互换变负荷”操作技术;建立了多台制氧机组相匹配的液化装置;在国内首次实施了氧气输送系统工艺优化,将用氧管网的输送压力降低近一半。与此同时,企业研发了多项创新性自主产权技术,并与高校合作,为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开拓市场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唐港物流:企业协作降本,注重管理增效

在目前物流业竞争激烈的形势下,不少人认为同行是冤家,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但唐钢领导却不这么认为,通过走向社会与相关单位协同合作,使唐钢吨钢物流成本不断下降。2011年5月组建物流公司开始,到2014年底,物流成本累计降低221元/吨钢。其中,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深化与各港口合作,充分利用铁路“一口价”运费优惠政策,合理优化布港方案,利用铁路运费比汽车运费低9元/吨这一优势,加大京唐港进口焦煤铁路运输组织,铁运比由54%增加到94%,有效抑制了汽车运价上涨

二是在优化物流组织减损增效方面,唐钢一方面加大外购焦炭直供比率实现降费;另一方面通过港口杂料回收、减少炼焦煤亏吨损失、合金粉率损失、降低冷轧加工产品包装费用等措施,实现增效。

三是针对国际燃油价格下行持续降低,唐钢通过调整采购原料资源结构,优化销售区域等手段,下浮海运费、原料运费、销售运费。

唐钢为充分发挥好全流程管理控制职能,今年以来制定物流攻关措施,再掀降费攻坚战。从4月份起,唐钢在物流系统实行调度集中管控、地面调车、机车跨站作业改革,实施精细化管理以达到优化管理架构、提高作业效率、缩减机车和人员的目的。

第一,集中管控重心下移。在调度系统中全面实施“集中一贯制”管理模式,全面推行“作业长制”管理,重心垂直下移,减少管理层级,坚持扁平化管理。调度指令直接下达给一线人员,将各车站生产副站长、调度员、信号员及远程道口操控人员一并划入总调度室,由总调度室统一组织厂内铁路运输业务,同时,在全公司9个生产库区中,设置6名专职和4名兼职地面调车员,为生产现场提供更为高效的物流保障服务。物流公司根据运量合理配置机车使用,6月份以来,缩减机车2台,月降低燃油消耗13000多升。

第二,地面调车减员增效。唐钢厂区面积大,每个地方都设地面调车员不现实。唐钢物流调度系统实行集中管控前,每台机车上有2名跟乘调车员,检车工作由他们来完成,改革后提高工作效率,每台机车上的跟乘调车员由2名减少为1名,富裕出的跟乘调车员变为地面调车员。同时,充分发挥库区管理员作用,赋予他们新的职责,原来只负责检查货物的装载情况,现在也检查轨道上停留车辆,真正做到一专多能。角色的转换带来效益的提升。

第三,机车跨站作业一车到底。2015年以来,唐钢改造自身的物流流程,打破传统站段区域界限,整合资源,实现“一车到底”跨站作业的一贯式物流组织模式,使整个物流系统形成一盘棋。在实行跨站作业以前,物流公司机车司机按照惯例只需把列车开到综合性车站的“管辖界”即可,而现在则必须直接运到炉料仓库,这要求运输人员必须熟悉每一个作业区情况,从始发地到目的地省去中间转运环节,整个运输更加高效、经济。

此外,他们还利用公司现有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重去重回”双程配载运输业务;采取多途径抑制公路治超带来的汽车运价上涨问题,加快推进铁路、港口钢材和进口矿“一口价新直通”铁路运输优惠政策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各线路汽车运输量,严格监控车载重量,适时调整汽车运价。

自2011年5月6日成立物流公司以来,4年时间累计实现物流费用挖潜增效15.6亿元。今年上半年,唐钢实现吨钢全物流费用310元、吨钢物流费用降低27元,挖潜增效1.1亿元。

此外,唐钢持续推进和延伸物流业务,实现创效168.32万元,吨钢创效2.59元,比目标多实现1.59元。同时,该公司继续发挥现有人力技术资源优势,承揽社会铁路检修、社会钢材代储代运业务累计创效58万元;承揽进口矿货物代理、内贸钢材货物代理业务,降低代理费用26.2万元;积极组织本部钢材、矿粉“重去重回”双程配载运输业务,创效27.52万元。从7月份开始,唐钢物流公司全面接管重机公司运输业务,有效的将外雇车运费降低了39%。

【视点】

经营非钢产业,必须知道的思路

近5年来,唐钢的非钢产业的发展是很快的,成绩是显著的。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动因是得益于公司领导班子认识高、观念新,不是对传统管理办法修修补补,而是通过转型升级、创新模式、实现了非钢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所以,学习借鉴唐钢经验,要从本质学起,首先是公司领导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彻底改革非钢产业“可有可无”、“权宜之计”、“应急措施”传统观念,跳出非钢产业是“辅业”、“三产”的陈旧认识。

既要发挥民企机动灵活的特点,又要坚持国企优良传统

唐钢发展非钢产业经验的重要一条就是改变传统模式中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痼疾,解放生产力。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清哪些是束缚生产力的痼疾,哪些是应该继续发扬的优良传统,不是一概而论,统统废除。

唐钢非钢产业刚刚开始发展时,当时的唐钢董事长于勇的思路十分明确.他认为办非钢产业不是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若干个新的产业,而是利用现有的资源、装备和人员发展非钢,优化人力资源,最大限度盘活现有非钢资产,让闲置资产变成创效资产。这个思路告诉我们,发展非钢产业一定要坚持国有企业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还要坚持国有企业产业队伍的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等,这些精神不管到什么时候、在什么企业都应继续发扬光大。

既要跳出本行业,又要保持本行业优势

钢铁行业要加快发展非钢产业,必须解放思想,打破传统的安置型、服务型、只靠内循环的封闭式做法。仅靠在内部搞服务型、安置型的第三产业,只能是小打小闹,发展受限。所以,钢铁行业的非钢产业要实现突破性进展,必须跳出行业的小圈圈,面向全国甚至全球发展新兴产业,开拓潜在市场。

但是,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需要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各个行业内部本身又都存在着激烈竞争,一个外来户从零做起闯天下,更是难上加难。所以,钢铁行业发展非钢产业不仅要有跳出本行业的雄心壮志,还应尽量寻找隐性获利空间,要找准定位,协同发展。其关键在于,保持并发挥产业链上与本行业相关的比较优势,坚持扬长避短。唐钢确定的非钢产业六个板块中就包括钢材深加工与物流、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装备制造与技术服务、化工类、服务与教育培训等五个与钢铁主业相关的领域。

要做到这一点,以下几个方面可供选择:一是向上游延伸开发矿业,打造坚实的原燃料基地。但目前,在铁矿石和煤矿价格低迷的情况下,可供选择的余地不大,需要谨慎。二是向左右扩展,发展环境治理和环保产业。特别是在国家确定的“十二五”环保治理中关于水、大气、土壤、垃圾等六大体系中,钢铁行业大有用武之地,可以凭借自身的既有经验和基础,开拓国家划定的巨大市场空间。三是向下游延伸,发展钢铁产品深加工和服务行业。这样,在扩大非钢市场的同时,也为主业扩大钢材市场创造有利条件。四是向高效产业扩展,实施产融结合,向金融产业进军。根据钢铁行业资金充足而利润率低的特点,调整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搞好资本运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适当发展金融业和其他高效产业。

既要立足当前,又要兼顾长远

唐钢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办好非钢产业。一定要立足于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还要兼顾长远。要做到这一点,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树立长期发展的战略思想,将非钢产业纳入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一经确定就应与主业同时策划、同时决策、同时部署、同时实施、同时肩负企业发展目标任务。还要有企业主要领导分管,相关部门要按分工抓好落实,对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要像抓主业那样及时解决,保证其健康发展。

二是要以效益为中心,坚持产权明晰、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成为独立法人。第一,产权要明晰,不能把主业的厂房设备无偿转让,更不能在资金上长期靠补贴过日子,一切都应严格按照经济规律和产权转让手续办事。这样做,不仅可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而且可以增强非钢产业管理者的责任感、事业心,克服依赖心理和临时思想,培养其独立作战的能力,增强企业发展活力。第二,必须建立完善的独立法人治理机构,尽可能减少主业人员在非钢产业任职并由主业支付薪金的情况。

三是保证原料、加工、市场三落实。首先是原材料,不管发展什么产业,都要有可靠的、稳定的原材料,比如实施产融结合、发展金融业必须有足够的资金,要发展服务业必须有足够的稳定的用户。其次是系统高效的加工能力。包括设备、工艺、人才都应该是高效的、一流的,起码是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只有这样才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最后是市场,这一条能否落实,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四是国家、企业、职工要同受惠。要保证非钢产业持续发展,一定要处理好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之间关系,保证国家多收、企业多留、职工个人多得,三方共同受益。

既要学习外界经验,又要因地制宜

发展非钢产业对不少钢铁企业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不仅需要学习行业内非钢产业办得好的经验.而且还要学习国内外的经验。但无论学什么经验,都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因地制宜。目前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学先进重在学习精神,切忌照葫芦画瓢,照搬照抄。比如在办非钢产业问题上,有的人认为要学习宝钢,就要照搬宝钢办法,实施产融结合,发展金融产业,开发高科技项目,发展治理环境污染产业,等。但是这种做法对于与宝钢条件相似的钢铁企业来讲有其合理性可供参考,而对于环境差异较大的中小企业来讲,主要是学习宝钢精神,不可能千篇一律去照葫芦画瓢,一定要因地制宜。宝钢所以能实施产融结合、发展金融业,是由于宝钢有充足的资金和高水平的金融管理人才,这是宝钢的优势所在。而有些地方中小型企业,目前资金十分紧张,连维持正常生产都捉襟见肘,没有多余资金,硬学宝钢就会本末倒置。

其次,要扬长避短,选择本企业竞争优势最强的行业或项目。不同企业在不同情况下应该发展什么、收紧什么,都应从企业实际出发,扬长避短,选择那些本企业竞争优势最强的项目或行业加快发展。例如,唐钢提出的“一厂一策”办法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再其次,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深入挖掘存量资源潜力。开办非钢产业虽然是新兴产业,但企业中有些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却是共用的,既可用于钢铁生产,也可用于开办其他产业。比如厂房,公路,铁路和一些大型通用设备等,能利用的尽量利用,充分挖掘企业存量资源的潜力,降低非钢产业的投资成本。